適用范圍
有色金屬和其它礦山尾礦庫、排土場、渣場、露天采礦坑等被破壞、損毀土地使用價值的恢復。
主要技術內容
一、基本原理
對礦業開發形成的尾礦庫、排土場、渣場、露天采礦坑等損毀壓占的土地,采取綜合整治措施,經過工程復墾、生物復墾和監測、管理、修復三個階段,使其變成農田、林地、草場、魚塘,恢復土地的使用價值和環境生態。
二、技術關鍵
該技術突破單一覆土工程和植被的傳統復墾模式,以安全、穩定、可持續利用和生態恢復為目標組織水工、土工、農業、植被、環境監測、社區發展和公眾健康等專業聯合投入形成徹底解決礦山環境影響的新的復墾模式。
場地穩定技術——尾礦庫壩墻、排土場堆穩定性評估、加固設計和庫面排水。
污染防治技術——滲流水污染預測及防治、粉塵控制。
土壤熟化技術——土壤培肥、菌根接種、微生物移植和生物酶平衡。
農業種植及生物多樣性技術——適生品種篩選、互生植物配置。
以尾礦砂作為主要生長基質的尾砂直接植被技術。
典型規模
場地可大可小、各形各異,均能實施該技術。
主要技術指標
有土復墾農業種植技術,復墾后2——3年成為有持續農業生產力的農田,其農作物產量達到或超過當地平均水平。
糧食作物無污染,可以食用。
無土復墾生態恢復技術,使復墾后的土地具有自我維持和發展能力,植被覆蓋率可達到95%以上。
達到生物多樣目標,草坪、灌木、喬木多品種互生,昆蟲小鳥等小動物在此棲息。
投資分析
一、經濟效益
有土復墾農業種植采用本節約土源1.2萬立方米,節約覆土費用24萬元,即每畝節約200立方米覆蓋用土壤,覆土費用4000元。創造農業用地地價60萬元。
農作物年產值32309元,折合538元/畝。
無土復墾生態恢復采用該技術可節約土源51000立方米,節約覆土費用102萬元。即每畝節約覆蓋用土壤200立方米,覆土費用4000元。
創造城市用地價值1020萬元。
二、環境效益
無土復墾生態恢復示范場把過去寸草不生的尾礦變成郁郁蔥蔥的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成為人們樂于光顧的休閑地。
減少了水土流失,起到防旱抗洪澇作用。
推廣情況及用戶意見
一、推廣情況
永平銅礦酸性土場生態恢復研究面積20畝,種植了草坪草、灌木和經濟作物10多個品種。
獅子山銅礦楊山沖尾礦庫在尾礦無土覆蓋直接植被已完成200畝,起到固砂作用,使周圍社區粉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獅子山銅礦水木沖尾礦庫壩坡無土復墾,開發出在粗尾砂上直接植被的技術,使粉塵污染和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節約工程費用50%以上。
二、用戶意見
該技術在我公司應用后對于控制粉塵污染起到很好作用,大大減輕了粉塵污染,尾礦恢復后選的土地交給農民使用得到農民的熱烈擁護并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密切了工農關系起到良好的社會效益。